立法會事務
簡介
 
工作報告
 
議員議案
 
其他發言
 
質詢
 
財務委員會開支預算
 
文章
 
<< 返回目錄

就「施政報告致謝議案」發言



  主席,我想趁着還有一些議員在席時談談醫療問題。聽了那麼久,我認為大部分議員也是比較外行,例如對於醫院管理局(“醫管局”)服務的不滿,經常便是說由於醫護人手不足,引致工作時間過長及病人輪候時間過長,以及私家醫院高薪挖角等。很多意見不外乎又是說,應該輸入海外醫生和增加醫科學生等。


  如果看回施政報告,其實我也是相當失望的,因為我看到在第14段關於醫療的論述中,大部分也是舊內容,只是上屆政府的既定規劃。他竟然把醫療雙軌發展也列作主要賣點,但香港醫療的公私營雙軌發展其實在過去一個世紀已經如是,我真不明白在現時再提出有何新意。


  此外,施政報告又提出會增加少許病床,但卻只是現時醫管局病床數目的百分之零點幾,而施政報告中提及的新醫院和醫院重建,全部也只是舊事情,唯一的新事情便是成立督導委員會,檢討醫管局的工作,但也全無方向。如果這便是政府未來5年的醫療政策藍圖,我及業界也會感到相當失望。也許讓我解釋一個簡單道理,說明為何政府在過去多年儘管投放了不少資源到醫管局,但公眾仍然對醫管局服務感到不滿意。


  一般公眾人士和議員在檢視醫管局的服務時,都會看病人的輪候時間。我們經常聽到白內障病人要等候3年,照腸鏡要等候5年等個別個案,由此便可推斷出醫管局一定相當不濟。根據有關輪候時間的新數據,我們會發現在醫管局 ── 我已經說到“口臭”,但亦要再說一次,因為很多時候議員也是不在席,我便惟有盡量說說 ── 我舉一個例子,去年新界東耳鼻喉科的輪候時間是54個星期;而九龍中的輪候時間是2個星期,兩者相差很遠,而相距為何會那麼大呢?便是因為資源分配問題。例如,在我剛才舉出的例子中,新界東每1000名人口每年的撥款是四百九十多萬元;而九龍中的輪候時間為何那麼短呢?因為那聯網去年每1000名人口的撥款有一千一百多萬元,相差一倍有多。


  由於兩個聯網的撥款相差了一倍,很自然地,在人手方面便有差別。新界東每1000名人口只有0.7名醫生,而九龍中每1000名人口則有1.3名醫生。這是否只是1年的問題呢?政府增加撥款,把撥款放到資源及人手較少的聯網,又可否解決問題呢?在理論上是可以的,但政府有否這樣做呢?

  

  看回過往6年,醫管局的撥款由280億元增加至410億元,其實在撥款方面也是頗“疏爽”。可是,我們還要看看這筆撥款在聯網之間的分配。我再舉一個例子,九龍東是其中一個最缺乏資源和人手的聯網,在2006-2007年度,所照顧的人口是香港的13.6%,但卻只得到醫管局所獲撥款的10.1%,是少了三成。六年過去了,九龍東聯網照顧的人口沒有很大變化,也是約13.6%。醫管局雖然增加了一百多億元撥款給九龍東聯網,但九龍東聯網得到的撥款比例仍然只有10.1%,由始至終也是10.1%,是完全沒有增加的。究竟問題是否人手不足呢?


  我們再看回一些數據,其實在過往14年,醫管局的醫生數目每年均有增加。在1998年,醫管局只有3500名醫生,而去年已經增加至5300名醫生,上升了四成至五成,遠超香港總體人口的增幅,亦遠遠超越醫管局的服務量增幅。簡單而言,當中根本便是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,不論政府向醫管局增加多少撥款,如果人手不足的聯網的所得資源比例沒有增加,即使政府再增加一倍資源和人手予醫管局,它們仍然是會人手不足的。問題在哪裏呢?便是醫管局的內部分配資源制度。


  簡單而言,醫管局的管治越差,便可以得到越多獎勵。原因是,如果內部資源分配不均,不論政府增撥多少資源,醫管局的部分部門和聯網還是永遠也會資源不足的。這會令醫管局的管治差劣,而當服務差劣及輪候時間長,大家又不看清楚當中的細節時,公眾人士和議員便會向政府施壓,要求政府繼續增加撥款予醫管局,讓其可以增加人手。即是說,在制度上,只要醫管局的管治越差劣,便越可以得到獎勵,得到更多撥款。


  所以,問題並非單純靠增加撥款便可以解決,而是要在醫管局的資源分配機制上,引入“錢跟病人走”的理念。這即是說,如果某聯網的工作壓力大,病人數目較多,便需要向它分配更多撥款。為何“錢跟病人走”可以解決輪候時間問題呢?我早前亦曾作出解釋,例如在上個月,我太太於私家醫院分娩,當時醫生建議她接受超聲波腦掃描。我太太本來預算在早上10時出院,但醫院告訴她要到下午4時才可以安排超聲波腦掃描,我太太便說如果要多等6小時,她便不等候而要出院,寧可找另一間醫院。那間私家醫院便會說,很簡單,既然如此,我們便安排她立即接受超聲波腦掃描吧。由於“錢跟病人走”,服務提供者自然有很大的誘因,不會要求病人輪候。原因是,要病人輪候的話,錢便會跟着病人走了去。因此,若要解決輪候時間的問題,“錢跟病人走”,在機構的宏觀層面上,是很關鍵的。


  由於我去年經常批評,不同的聯網的輪候時間相差這麼大,是沒有可能的,因為在醫管局同一屋簷下,有何可能相差這麼多倍,於是,施政報告便提出了一些小修小補的方法,便是由醫管局採取內部行政措施,將輪候病人由一些輪候時間長的聯網,調撥到一些輪候時間短的聯網,例如把九龍東聯網的耳鼻喉科病人,調到九龍中聯網。這措施初時會有一定效用,但是很快便會失效。是甚麼原因呢?因為九龍中聯網的同事很快便會向我投訴,即輪候時間短的聯網的同事很快便會向我投訴,指出他們的輪候時間短,是因為工作有效率,診症速度快。他們會說:我們工作有效率,診症速度快,於是你便多推一些病人給我們,增加我們的工作量。既然如此,我還是維持一般的效率為妙。既然人家的輪候時間是九十多個星期,我們便也放慢一點,把輪候時間拖長至九十多個星期吧。


  問題的核心是,單是調撥病人,而不是在制度上把資源同時調撥,是行不通的。這個方法的效用,最多只能維持數個月或一年左右,轉眼間所有聯網的輪候時間便也會拖長了。


  在機構層面要實施“錢跟病人走”,如何推行呢?一級一級的推展下去,到了前線層面,其實簡單而言,便是一個“多勞多得”的工時機制,即是標準工時機制。醫管局同事的工作時間,其實是否真的很長呢?根據醫管局自己的調查,只是約50小時,即是五千多名醫生的平均每周工時是大約50小時。這其實不算很長,只不過如果沒有一個“多勞多得”的工時機制,許多稍為資深的同事,便會找尋自己的生存空間,令工作時間不會太長,自己亦不會太辛苦。如果他們找不到這樣的空間,同時又沒有“多勞多得”的機制的話,他們便會離開醫管局。


  所以,醫管局要縮短輪候時間和挽留人手,在機構的層面,便要實施“錢跟病人走”,在前線的層面,便是一個“多勞多得”的工時機制。究竟實施“多勞多得”的工時機制 ── 我之前亦曾向局長提及 ── 是否需要很多金錢呢?局長曾表示,“多勞多得”機制很難推行,因為醫生的底薪太高。他說,如果先把醫生的底薪降低,然後才給予overtimepay,令到“多勞多得”機制的開支與原先薪酬開支的水平相若,才有可能辦得到。我們且計算一下要花費多少錢。醫管局現時每年的總開支約為400億元,但是給予醫生的總薪酬只是約70億元。如果與醫生訂立“多勞多得”機制,發放overtimepay,以每周工作50小時計算 ── 因為醫管局表示醫生的每周平均工時是50小時 ── 我姑且吃虧一點,少於50小時不收取overtimepay,超過50小時才收取,理論上如果管理得宜的話,是“斗零”overtimepay也不用付出的。當然,我並不希望工作時間原本是少於50小時,例如四十五、四十六小時的同事,要因此而吃虧,要多工作數小時。我只是建議向一直須要大量超時工作的同事,要工作50小時以上的同事,發放overtimepay。如果這樣的話,據我估計,其實每年用於處理這歷史問題的開支只是約為10億元。過去6年,醫管局的經常開支已經增加了一百三十多億元,就這10億元而言,如果可以改善人事管理機制,從而縮短輪候時間和改善效率,我認為政府是絕對可以應付的。


  相反,如果你連這10億元也想節省,想將所有同事的底薪先減16%,又是否可行呢?這比較困難,因為有許多同事,好像剛才我提及的資深同事,他們一直支取這個薪酬,並且找到很好的生存空間的,你卻沒來由的要他們減薪,他們理會你才怪。如果大家和政府認為人手是重要的,那麼在人手相對不足的情況之下,是沒理由低薪挖角的,反而要加少許薪酬去挽留同事才行。所以,我希望大家聽得懂我這個分析。其實很簡單,推行“多勞多得”的機制,而在醫管局層面,實施“錢跟病人走”,這樣才能提供誘因縮短輪候時間。


  尚有少許時間,我想討論一下梁振英先生在他的參選政綱中提及的一件事,即醫療保險可享扣稅安排的建議。他提出這建議時,是沒有附帶條件的。他當時說,先研究一下醫療保險,看看如何再作打算,另外他又建議醫療保險可以扣稅,以提供誘因,吸引多一些中產人士購買醫療保險。但在今次的施政報告,他卻似乎把醫療保險退稅與政府之前提出的自願醫保計劃掛了鈎。我的感覺是,他似乎暫時不會推行扣稅。同時,如果政府之前提出的自願醫保計劃最終上不到馬,醫療保險扣稅又是否會不了了之呢?我希望政府能在財政預算案兌現特首先生的承諾。其實,根據他說的成熟一項推一項的原則,推動醫療保險扣稅,是不用與自願醫保計劃掛鈎的。前者其實是可以即時推行,以減低中產人士的負擔。我謹此陳辭。

<< 返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