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法會事務
簡介
 
工作報告
 
議員議案
 
其他發言
 
質詢
 
財務委員會開支預算
 
文章
 
<< 返回目錄

就「推動香港經濟轉型」議員議案發言



  主席,今天的議題涉及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,我相信對一般市民而言,聽起來會覺得層次很高,也很虛無。我會嘗試從一個較低層次的角度來看這個議題。


  何謂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呢?其實,簡單而言,便是有更多的謀生技能和工作機會來賺錢而已。我剛才聽到很多議員為自己的業界各說各話,希望政府可以幫助各個業界發展,例如姚思榮議員談旅遊、易志明議員談物流,以及剛才聽到郭偉強議員談時裝、製衣等,而廖長江議員在提出議案時也談及科研創意,不知道廖長江議員有否從事有關科研創意的活動呢?沒有。其實,每個地區和國家也想朝着這個方向發展,那麼,香港可憑藉甚麼呢?我舉一個例子,以科研創意為例,如何才能發展科研創意呢?科研和創意有兩個很特別之處。就創意而言,是否只要你想有創意,便可以有創意呢?是你必須想得出來才可以的。其實,當中的特徵是甚麼呢?以拍一齣戲而言,可能很多人也想拍電影,但每拍20套戲,可能19套也會虧本,只有一套會賺大錢。科研也是一樣,例如藥物研究,那些跨國藥廠投資發展藥物,可能須就每種藥物也投放1億元,但最終可能有19種藥物也是沒有功效的,只有一種藥是可行的,那麼,這種藥便可以帶來數十億元的收益。


  香港的問題是,如果要發展這些產品,投資可能很大,而且有一個十分不確定的因素,便是不知道哪個項目最終可以帶來回報。政府其實有兩個角色:一,要有一點眼光,知道哪個科研項目和創意項目可以賺錢,然後進行投資。如果沒有投資,即使有關的人有本事,也未必可以做得到,因為當初必須有很多的set-up和支援。如果沒有支援,即使有本事,也無法做到。但是,如果人人也說自己有本事,但政府每次都做虧本生意,這也是無法應付的。因此,有一件很關鍵的事情,便是真的要有眼光,看看哪個項目會真正有成果。但是,到哪裏去找有眼光的人呢?剛才有同事提及人力培訓的問題。關於人力培訓這回事,如果人力培訓做得好,做科研創意成功的機會便會較大,而政府的相關人士也必須有眼光,在審視這些項目時,知道投資於哪個項目的成功機會較大。


  剛才,各位議員各說各話,為自己的行業爭取政府支持,唯一例外的便是葉太。她說我所屬的醫療產業是不可行的,這真的很奇怪,因此,我必須站起來解釋一下。我從低層次的員工角度來說,經濟產業轉型的意思是有更多謀生技能,而葉太說我這個行業是不可行的,因為醫生工資高,但容量有限制,其實意思是說現時我這個產業已經做得太好了,已經不用做甚麼了。不是說不可行,而是我們已經做得太好而已。很可惜,現實是在近年,醫生的數目大增,在私人醫療市場有大量的剩餘人手,而工資亦已降低很多,因此在醫療方面,也有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的需要,換言之,這個產業是有需要發展的。


  那麼,醫療是否一個可進行高增值發展的行業呢?舉例而言,剛才談及發展醫療產業,而在1個星期前,終於有人願意出價17億元,投得位於黃竹坑的第一幅地來進行發展,這可能是上屆政府提出的六大優勢產業之中成績最好的一個產業,因為已經有了眉目,知道在3年後會有一間新的私家醫院落成。


  第二,是容量問題。大家很多時候也以“雙非”作為例子,說“雙非”令香港付出很大的代價,而特首也說這些生意是一定無法做的。首先,我必須指出,“雙非”其實關乎法律問題,而不是醫療問題。長久以來,我們作為醫生的,並沒有能力發展這個“雙非”產業,這純粹是時勢使然。為何我說這不是一項醫療問題呢?以私人市場的容量而言,即是再接收多一些,也是可以的。換一種說法,在我出生的那一年,香港有11萬名小朋友出生,但在去年,當大家說容量有問題的時候,只有大約9萬名小朋友出生。以今時今日的醫生數目與我出生的那個年代相比,醫療人手的數目相差接近一倍,因此,我可以告訴你,就容量而言,即使再接收多一些,也是可以應付的。


  一間可容納300張病床的醫院所需的只是1公頃土地、70名醫生和300名護士,這相對於整體的醫療人手,1%也不夠。一間醫院每年的營業額是15億元,我相信這個利潤比迪士尼樂園還要多。再者,醫療科技其實有兩個範疇,一是臨床服務,二是生物科技和藥物發展,這是我們需要的。


  我想用最後的十數秒來談談水貨客。其實,為何要打擊水貨客呢?他們與小販差不多,有時會阻街,會令社會一些人不高興,但也是一些基層和低技術朋友的生存空間......如果可以讓他們生存,便讓他們生存吧。

<< 返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