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法會事務
簡介
 
工作報告
 
議員議案
 
其他發言
 
質詢
 
財務委員會開支預算
 
文章
 
<< 返回目錄

就「2013-14年度財政預算案」發言


  我的發言還是專注於醫療方面的問題,碰巧現在高局長在席,而“財爺”也回來會議廳了。我把今年的財政預算案(“預算案”)內容與去年的那一份作比較,發現兩者是大致相同的,因為與去年一樣,問題仍然沒有解決。我不妨再論述一次,因為司長可能忘記了,而且有些新議員可能未聽過,或有些議員去年不在席。

  

  首先,醫療問題應否找財政司司長來解決呢?既然司長掌管給予醫院管理局(“醫管局”)的撥款,他應該在給予撥款後任由醫管局花費,還是應該瞭解當中細節呢?在預算案中,我看到司長也提及了一些醫療細節,包括投入大筆資金來興建新醫院和重建醫院,例如瑪麗醫院、廣華醫院、聯合醫院和葵涌醫院,以及增加二百多張病床,可見預算案中提及的細節也頗多。但是,我更希望司長考慮影響醫管局如何運用撥款,以解決醫療問題。

  

  很多議員年年都質疑,政府的儲備越來越多,但為何政府投放於醫療或各種社會福利的開支卻沒有增加呢?我看回有關帳目,政府去年給予醫管局的撥款(不包括去年對撒瑪利亞基金的一次過注資)410億元,而今年的撥款是450億元,即增加了40億元,增幅是9.5%,其實已很不錯。但是,與過去多年一樣,儘管政府一直“泵水”,公眾對醫管局服務的觀感卻似乎多年來也沒有怎麼改善,仍然是那麼不滿。我要再次提醒“財爺”這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。


  公眾對醫管局服務的觀感,我相信主要源於輪候時間,因為使用服務總是要輪候數年,白內障手術要輪候3年、腸鏡檢查要輪候5年。我有一個圖表,由2006-2007年度至2011-2012年度,過去6年的撥款由280億元增至三百六十多億元,增加了近四成;醫管局的人手亦由53000人增至61000人,增加了16%。究竟服務量是否比撥款和醫護人手增加得更快呢?同期人口只增加了3.1%,普通科住院日數(即香港病人住院的總日數)只增加了5.2%,急症室的求診人次只增加了9.2%。這意味撥款和人手增加了不少,比服務的需求增加得更快,為何公眾仍然不滿呢?正如我剛才說,市民着眼於輪候服務的時間,那就讓我們看看輪候的時間吧。


  醫管局轄下有多個專科,我發現不同聯網的專科輪候時間可以相距甚遠。我早前曾舉出一個例子:新界西聯網的耳鼻喉科要輪候92星期,九龍中聯網則只需等候1星期。去年情況稍有改善,新界西聯網的輪候時間不知何故忽然縮短至26星期,但新界東聯網卻變成要輪候54星期,九龍中聯網則要輪候3星期,各聯網的輪候時間仍相距甚遠。在一眾聯網中,哪個的情況最差呢?在8個專科中,九龍東聯網的婦科、骨科、兒科和外科輪候時間都是全港最長的。由此可見,很多市民或議員常說輪候時間長,說來說去,可能都是指某一兩個聯網,尤其是九龍東、新界西和新界東聯網。


  為何會這樣呢?看回醫管局分配給各聯網的撥款,在2011-2012年度,醫管局給予九龍東聯網的撥款是每1000人口400萬元,新界西和新界東聯網較多,各有四百多萬元,而給予九龍中聯網的撥款是每1000人口1,100萬元,即是說,九龍中聯網得到的撥款較九龍東、新界東或新界西聯網多超過一倍。相應在人手方面,由於九龍東和新界西聯網所得撥款較少,每1000人口只有0.6個醫生,九龍中聯網則每1000人口有1.3個醫生,相比之下多很多。給予醫管局的撥款每年都有增加......“財爺”離席了,稍後或明年要再說一遍。


  過去多年,給予醫管局的撥款增加了這麼多,一些之前獲撥款較少的聯網,為何不給它們多點撥款呢?回顧2006-2007年度至2011-2012年度,醫管局分配資源給各聯網的比例,以九龍東聯網為例,要照顧約14%香港人口,在2006-2007年度的280億元撥款中,該聯網得到的撥款比例為10%;至2011-2012年度,政府給予醫管局的撥款增至380億元,但該聯網所得的撥款比例仍然只有10%。即是說,雖然政府增加了撥款,但醫管局不會把增加了的撥款分給輪候時間最長、人手最不足的聯網。


  為何醫管局會這樣分配撥款呢?局方表示是根據歷史因素,即是說,在“盤古初開”時,某聯網所獲的撥款最少,那麼,這聯網以後獲分配的撥款都會是最少的。如果“財爺”不處理醫管局分配資源的方法,便永遠都會有來自公眾和議員的壓力,要求政府給醫管局增加撥款和人手。這對醫管局的管理層來說是好事,因為甚麼也不做,或在有意無意間做得差一點,便獲得更多撥款和人手。有些同事說,不知何故,把棒子和蘿蔔的位置倒轉了,即是說,以棒子來打驢子的頭,卻把蘿蔔吊在其尾巴上,這隻驢子又怎會向前走呢?有何辦法改善呢?有些學者曾提出一些原則,便是採用“錢跟病人走”,“多勞多得”的方法。


  以私人市場為例,便是“錢跟病人走”、“多勞多得”的。私人市場的運作是怎樣呢?我又要再提及我的太太和女兒。數月前,女兒出生,我太太想替她照超聲波,獲院方 ── 那是一間私家醫院 ── 安排在出院當天下午4時進行,但我太太想在上午出院,不欲等至下午4時,便打算不照超聲波,出院算了。院方立即作出安排 ── 這並不是因為我是議員,純粹是因為“錢跟病人走”── 在她出院前,在當天上午10時為她照了。即是說,不讓服務機會溜走,立即作出安排,賺取服務費。因為病人出院後,可能會找其他醫生,那樣,便真的是“錢跟病人走”了。


  所以,私人市場有否服務容量不足的情況呢?很少聽說過。私家醫生有否抱怨工作時間太長呢?印象中,我沒有聽說過。私人市場有否抱怨人手不足呢?也不曾聽聞。因此,如果要改善公營醫療機構的輪候時間,令病人滿意,始終要從機制方面着手,並非單靠增加資源便可以解決問題。簡單來說,要視乎醫療機構的工作和服務量,服務量多的,便給予多些撥款,這樣才可以提供誘因,令各聯網盡量把輪候時間縮短。如果輪候時間長,病人便可以到另一個聯網求診。


  也許是因為去年說得多,“財爺”在今年的預算案中也提及了一點,便是會優化醫管局的輪候名冊,縮短病人的輪候時間。不過,很可惜,這正是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,何解呢?我以新症的輪候時間作為指標,在醫管局的專科門診服務中,新症只佔10%,是醫管局服務中一個很小的部分,每年有60萬個新症,卻有600萬個舊症,全部都由專科門診處理。如果不提供一些誘因(incentive)......優化輪候名冊的意思大抵是把九龍東聯網(那兒的輪候時間最長)的病人調到九龍中聯網(那兒的輪候時間最短),因為既然九龍中聯網的輪候時間這麼短,便多接收九龍東聯網的病人吧。九龍中聯網的同事會走來投訴,說這是在懲罰他們,他們的工作做得好,病人的輪候時間才會短,他們工作得這麼辛苦,把輪候時間盡量縮短,局方卻立即調更多病人過來,這麼笨,還是算了。下一年,一個很簡單的方法便是把舊症的比例提高一點,接收少些新症,轉眼間,九龍中聯網的輪候時間便因這些手段而延長了。換言之,我去年提出的批評把全港各聯網的輪候時間都延長了,真的不好意思,這是好心做壞事。


  因此,政府單純說要優化輪候名冊的管理,即把病人調往其他聯網,效果是很短暫的,而且很快會失效,一定要在資源分配上作出配合。如果某聯網接收的病人多,便獲分配較多資源,這樣才可以縮短輪候時間。即使無法把某些病人調往其他聯網,如果設有一個“多勞多得”的機制,即使有些病人不肯離開九龍東聯網也不用怕,九龍東的醫生屆時會突然變得很勤力,原因是已設立了一個“錢跟病人走”、“多勞多得”的機制。


  還有一種方法。如果大家都認同醫管局的服務不好是因為人手不足的話,即表示其管理層沒有責任,因為醫管局的管理層無法即時做甚麼。但是,如果大家看到這些數據,其實該局的管理層是應該問責的。何謂問責呢?政府已作出撥款,但醫管局卻無法把撥款分配均勻,如果在兩年後仍沒有處理好,便應把有關管理層辭退,這便是問責了。一定要向管理層問責,才會有誘因,他們才會花心思研究怎樣逐層做工夫,從而縮短輪候時間,對嗎?


  我不說這麼多了,作簡單發言算了。主席,謹此陳辭。

<< 返回目錄